客服QQ:81620600丨新闻发布QQ:396082688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九生堂梦断港股?

华中企业新闻网  2019-04-07 18:34  网站编辑

撰文|一鹅财经 Faulkner

从权健到华林,从天狮到无限极,接二连三的事实告诉我们:保健品就是个巨大的坑。

然而坑越大,机遇就越大。在这个鱼龙混杂的行业里,逆势上扬者有之,蓄势待发者亦有之,苦苦挣扎者有之,悄然陨落者有之。对挂牌新三板的武汉九生堂来说,个中辛酸难以言表。

近日,九生堂发布业绩快报公告:2018年度营业收入和归属挂牌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都大幅下减,分别为4851万元和2086万元,同比减少28%和41%。公告中,九生堂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一是公司经营产品单一,主要是保健品,去年国家整顿保健品市场,整个保健品市场需求不够活跃;二是公司对原有经销商进行合规经营检查,取消了两家经销商的经销资格,致使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

这种说辞站得住脚吗?

据前瞻经济学人预测,2018年我国营养保健品市场销售收入约为2800亿元,较上年增长18%以上。其中,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1140.3元,较上年增长5.0%,相对于其他消费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增长速度最快。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诸多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促进营养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如此巨大的市场份额,何以成为九生堂业绩下滑的理由呢?

据业内人士指出,“权健事件后监管部门确实加大了保健品产品的市场宣传整顿和查处的力度,导致保健品企业的营销推广成本上升,在一些地方甚至禁止媒体接受保健产品的营销推广,但是权健事件主要发生在2018年底,行业在2018年的整体业绩走势是上涨的,所以将销售下滑归结为行业整顿是不合理的。”

8.png

至于公告提及的销售渠道,或许才是其业绩下滑的原因之一。据一鹅财经了解,经销商和电商是九生堂的两大销售渠道,其中电商销售乏善可陈,在淘宝、京东等平台,其主力产品三九蛋白肽的月销售额基本在两三万元上下。因而其主营收入只能是经销商渠道,而2018年九生堂砍掉两个经销商、新建三个经销商,渠道的动荡可能是其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在2018年前三季度,九生堂在营收大规模缩水的背景下,依然增加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支出,其中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454.75万元,同比增加1.7%,管理费用为780.29万元,同比上涨15.57%,财务费用虽基数不高,但同比有16.58%的增幅。如此经营,确实有违常理。可见在业绩不见起色的背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猫腻”。

曾几何时,九生堂被视为“2年市值增长100倍”的新三板“最牛妖股”,被形容为“下一个谷歌级企业”,风光无限。

据一鹅财经了解,九生堂于2014年7月4日在新三板挂牌,总股本为500万股,被资本市场和媒体誉为“中国生物活性肽第一股”。 在资本的帮助下,九生堂实现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和完善,迅速释放潜力。2015年11月,九生堂注册资本由1200万元变更为1500万元,同时发行股份融资2100万元;2016年7月,九生堂注册资本扩大至2000万元,发行股份融资5000万元;2018年2月,九生堂注册资本再次扩大为6168万,同样的套路,融资1008万元。

在2015年12月,九生堂每股价格一度高达54.42元,总市值超过5亿元人民币,这比之前的500万元原始股本已经增长了100多倍。三年之后,其市值又跌至如今的1.81亿(截至2019年3月11日11:30),与成大生物、君实生物等几十亿和上百亿市值的公司相比差距甚远。

市值下降背后,是九生堂发展之路的迷茫。

九生堂2017年年报显示,公司收入构成主要以肽口服液和葛根肽饮品为主,新增肽酒和胶原蛋白肽面膜两个产品。其中,以肽口服液销售收为主,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8.67%,新增的两个品种销售额仅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03%。“如果一家企业的业绩主要依靠一两种产品,那么从长远看肯定是有问题的。”业内人士称。

08.png

分析人士认为,九生堂在技术方面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如果不能持续地保持研发投入,并加大市场开拓与售后服务的力度,公司必将遭遇来自竞争对手的挤压,这也是保健品行业的普遍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九生堂前身为武汉九生堂保健品有限公司,于1996年10月23日由三九企业集团湖北公司和香港三九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后经历复杂的股权转让,九生堂与三九再无任何关系。而原三九企业集团则是于2007年11月底正式被纳入华润集团旗下,成为华润三九,“三九”商标也由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承继。

这段历史渊源,后来也成为九生堂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据一鹅财经了解,以“三九”商标在市面上销售的三九蛋白肽口服液在多地因广告涉违法而以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通知:2017年7月27日,被湖北食药监局官网公告,指其保健食品广告涉嫌违法;也是在当年7月,广西食药监局也发布公告,称三九蛋白肽口服液广告涉嫌违法。

这些违法广告给“三九”品牌价值肯定造成巨大伤害。华润三九方面近日表示,“公司在2017年曾就商标侵权起诉过九生堂,如果九生堂继续侵权的话,我们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只是,两年即将过去,九生堂承诺的更名仍然迟迟没有进展,官网上的“三九”字样随处可见。

业内人士认为,“三九”品牌知名度相当高,对于九生堂的产品来说,减少了品牌认知的培养环节,有央企华润三九背书,还能让消费者产生信任。而一旦去掉“三九”标识,九生堂的产品销售将面临崩塌的风险,这比年度业绩下滑更为严重。

008.png

2018年7月,九生堂201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议案》。议案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8个月后再回头,在遭遇业绩下滑、知识产权侵权等等事件之后,九生堂还能顺利登陆港股吗?

近年来有多家挂牌新三板的生物医药企业拟赴港上市,这或与香港市场给予生物医药企业估值较高有关。据一鹅财经了解,香港联交所明确“允许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主板上市”,同时要求上市时最低市值达15亿港元(约合12.8亿元人民币),这些标准明显低于内地A股。然而,如今市值仅1.81亿的九生堂,又如何通过证监会的审查呢?

很显然,九生堂港股上市之路已蒙上一层阴影。在业内人士看来,“九生堂能否顺利扭转局势,不仅要看其与华润三九的官司将何去何从,更要看其在产品研发、销售上如何一改疲软无力的现状。”

事实上,影响九生堂走向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让消费者雾里看花的产品。

按照九生堂董事长、首席科学家邹远东的说法,“酶就是剪刀,它在一定条件下把大分子的蛋白质剪成一小段一小段多肽与单个氨基酸,以供肠壁吸收。肽分子量越小,氨基酸链越短,越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而小肽享有多肽的‘皇冠’之美称,只是当时全球都没有一种成熟的技术,让这种小肽能够批量化生产出来,这也成为世界性课题。”

正是邹远东发明的“酶法多肽”攻克了这一课题。在九生堂的公司介绍中写着,“公司主要从事生物活性肽的研发、生产、销售,是世界生物活性肽领域第一个用酶法获得多肽,并实现工业化、产业化的企业,是酶法多肽的原创、创始企业。”

0008.png

一款质量过硬的产品,往往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一鹅财经无意探讨“肽”之于人体的作用,只是注意到“小分子肽”已沦为传销组织惯用的骗局之一,去年的“蛋白肽致死事件”也一度引发热议。

业内人士表示,“九生堂2018年半年报显示,公司近两年存在多起购物合同纠纷案和代理合同纠纷案,均因产品所致。不得不说,九生堂的主打产品正面临着销售不畅、购物合同纠纷等窘境。”

尽管困境重重,保健品行业的竞争依然激烈,毕竟这是个动辄上百倍的暴利行业。

2月27日晚间,国内膳食补充剂第一股汤臣倍健公布了2018年全年业绩: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3.51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39.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30.79%。

今年1月15日,主营红枣的好想你发布公告,拟增加经营范围,进行保健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2018年12月,飞鹤乳业确认,公司已完成了对美国第三大营养健康补充剂公司Vitamin World的收购,交易价格为2800万美元。更早之前,港股上市公司澳优乳业发布公告披露收购澳大利亚高端营养及保健品公司Nutrition Care,收购金额约合人民币1.6亿元。2018年,哈药股份也以现金近3亿美元认购GNC发行的近30万股优先股,哈药股份将持有GNC 40.1%的股权,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近年来,亚洲地区营养保健品市场已经超过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健品消费市场,而我国则为亚洲第一大保健品消费市场。未来十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一鹅财经看来,多肽保健食品作为新兴的市场,随着人均收入增长、人口老龄化、公众保健意识提高、产业政策的逐渐改善,多肽保健食品领域也面临着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我国保健食品行业也存在着同质化严重、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集中度低、缺乏有效监督等一系列问题,如鸿茅药酒、脑白金、权健等产品均遭到不少非议。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及海淘的兴起,未来国内保健品行业的增长仍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在这个几千亿的市场中抓住机遇,做大做强?九生堂还需在研发与销售上下足功夫。

来源:云企网-华中企业新闻网